【中國能源報】農村清潔取暖,房屋節能改造要先行!
- 分類:行業資訊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19-03-28 17:14
- 訪問量:0
【中國能源報】農村清潔取暖,房屋節能改造要先行!
“2017年四部委開始啟動北方農村清潔取暖這項工作之時,我們就提出農村清潔采暖的基本思路就是‘清潔供,同時要節約用’。清潔供,只是改善供能結構,而降低能源消耗必須要節約用。在建筑合理保溫、提高農宅的冬季熱舒適性的前提下用能,同時在建筑節能、技術節能的基礎上逐步引導農民行為節能。”日前,在由中國城市供熱協會在山東商河組織召開的“首屆中國農村清潔供熱大會”上,住建部總工程師陳宜明如是說。大會期間,圍繞農宅節能改造對農村清潔取暖的重要性,與會專家展開熱烈討論。
農村建筑采暖能耗是城鎮數倍
住建部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北方地區城鄉建筑總面積約236億平方米,其中農村建筑面積約占40%。“從2016年數據看,農村的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雖然與城鎮相差無幾,但在舒適性方面卻與城鎮存在極大差距。”住建部建筑節能發展處研究員梁傳志在會上說。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張建偉同時指出,目前我國北方城鎮中節能建筑占比超過50%;而在農村約有80%的建筑沒有采取節能措施,采暖能耗是同地區城鎮建筑的2—3倍。
相關數據顯示,隨著城鎮建筑節能改造和充分利用余熱供熱,單位面積供熱能耗將降低到10kgce/m2以下。相比之下,如無清潔取暖行動,北方農村居住建筑采暖能耗會增加到20kgce/m2以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筑節能研究中心主任江億指出,當前,農村冬季建筑采暖已成建筑耗能之首。
“從建筑能效末端來看,建筑是采暖供給的‘用戶’,是否為節能建筑將顯著影響清潔能源供熱的替代效果。”梁傳志說,如不經過節能改造就使用清潔能源系統,不僅設備初投資增加,而且運行成本遠高于節能農房,室內熱舒適性差,農民難以承受,很容易造成“返煤”。
實際調研顯示,加裝墻體保溫、陽光房、房屋有吊頂的農宅室內溫度普遍比未采取任何節能措施的農宅高4—5℃,同時,采暖季能耗降低1/3以上。
以北京農村地區“煤改空氣源熱泵”為例,未進行節能改造的農宅采暖每平方米電耗為76.5千瓦時/平方米,而進行了全面節能改造的農宅每平方米采暖電耗下降到61.7千瓦時/平方米;“煤改氣”農宅圍護結構無保溫的平均耗氣量為11.31方/平方米,而外墻做保溫并更換保溫門窗的農戶平均耗氣量則只有7.17方/平方米,換言之,保溫改造后的建筑采暖可節能37%。
清潔取暖不能忽視農宅節能改造
“絕不能丟棄農宅的保溫改造,單純談農村清潔取暖。”北京熱力集團副總經理、中國城鎮供熱協會副理事長劉榮在會上特別指出。
科學合理的建筑保溫是提高室內舒適性、降低采暖能耗的基礎。對此,住建部標準定額司巡視員倪江波認為,根據農戶對農宅房間的使用實際,靈活采取普遍提高和重點提升熱舒適度相結合的建筑保溫技術方案,可大大降低初裝費。農民的傳統習慣是天然的行為節能,如果擇選適合行為節能的清潔取暖技術,可結合農宅的保溫改造大大降低農戶冬季采暖運行費用。
“我們調研過程中發現,根據農戶生活習慣和需求,有針對性優先給農宅圍護結構進行能效提升,在清潔取暖改造過程中可獲得最佳的投入產出比,進而為實現初投資不超過1萬元,運行費不超過1000元的‘四一模式’提供有力支撐。目前在鶴壁和商河已有成功實踐,值得推廣。”中國城鎮供熱協會副秘書長牛小化進一步說。
以山東商河為例,從該縣懷仁鎮農村清潔取暖改造實際情況看,對農宅的節能改造單戶投資約為4000-10000元,綜合能效即可提升30%-40%以上。
有必要盡快出臺技術規范
與會專家指出,農宅建筑面積普遍較大,空心化率高,一樣的房屋不一樣的農戶,造成能耗差異大,且農民經濟承受能力差,從而使得農村的節能改造成為清潔取暖的難點。
相關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約有74%的農戶表示愿意進行住房節能改造,其中有超過一半的農民只能接受低于2000元的改造費用,約30%的農民可接受2000—5000元的改造費用。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農宅實施每平方米改造費用約200元、單戶總投資高達2.5萬元的“圍護結構全面節能改造方案”顯然不可取。
“農宅節能改造首先應尊重農民意愿,一村一策,甚至一戶一策推進。”梁傳志強調。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包括《農村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T50824)、《綠色農房建設導則》《嚴寒和寒冷地區農村住房節能技術導則》在內的農村建筑節能及綠色建筑標準框架已初步建立,但這些標準與技術導則僅是引導性標準,因缺乏相應可供依據的農村建筑節能標準規范體系,支撐農房改造的材料、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均難以保證。
清潔取暖試點城市3年示范目標已提出要求,“要在農村清潔取暖覆蓋范圍內積極推動新建節能農房及既有農房節能改造。”
為此,牛小化建議應盡快出臺農宅節能改造相關技術標準、建設指南及相應的補貼政策。